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明末第一帅

第004章何去何从

第004章何去何从

袁良抱着袁融给他的盒子,走进书房。

书房装饰一如袁府的风格,奢华、大气,镂空雕刻的窗户,黄梨木打造屏风,书案、书架、书柜,古朴典雅。

书架上摆满了藏书,什么四书五经,诸子百家、乐府诗集、诗经楚辞、唐诗宋词元曲一应俱全,《尉缭子》、《三十六计》、《孙子兵法》、《三略》、《吴子兵法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纪效新书》……

各种书籍,摆得整整齐齐,粗粗估计,不下万卷。

书房藏书虽然多,可是在袁良看来,这些书籍基本上都没有动过的痕迹,很显然,袁良袁公子也不是一个爱书的主。

甘莺莺则打量着这间书房,她的目光落在墙上,那里挂着的东山携妓图,署名是清狂道人。

可惜,袁良并不知道清狂道人就是明初著名画家郭诩,只当是一名没有什么名气的画作,而且画作的重点是妓,这也是袁良公子收藏的真正原因。

袁良则非常感慨,袁良他们家往上数十代,也是大明的军户。

他的先祖袁京在自洪武元年归附从军,真正成为大明军户,开始吃上了大明朱家的皇粮。

不过,袁氏真正发迹的时候却是靖难时,原本袁京终其一生,不过是密云右千户所的一名小旗,在其子袁僧保时代,做到了密云卫后防御正千户。

到了袁良的祖父袁秉直这一代的时候,袁秉直在为其袁融成婚以后,就使钱活动,调离密云卫,转为归德卫正前千户。

天启元年,二十五岁的袁融作为嫡长子,承袭归德卫正前千户。

袁良的身份,让他与在大明的路子非常狭窄,他不能读书应试,也不能做官,不能经商,只能等着他的老子袁融死了,才能继承归德卫正前千户的位置。

现在已经是崇祯二年,大明皇朝也日暮西山,当然,事实上现在所有人都看不到这一点。

大明暴露的问题虽然多,在众人看

关键是,袁良知道,最多十五年之后,崇祯皇帝将会在煤山上上吊,而大明皇朝也将划上句号。

正所谓倾巢之下焉有完卵,一旦大厦轰然倒塌,他们袁府用十几代人积攒的财富、田地、宅院,统统将化为乌有。

他应该怎么办?

投靠李自成、张献忠之流?

袁良根本就不会考虑,所谓的农民起义,在袁良看来,就是造反,而且是非常可耻的造反。

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成王败寇而已。

李自成算什么东西,不过是一个无耻的野心家,贼寇而已。

袁良虽然不是英雄,但是他的膝盖还不算软,五年北漂生涯,让袁良看尽燕京百姓,那些所谓老北京的丑陋嘴脸。不是地狱黑,如果燕京不是首都,燕京人屁都不是。

懒惰,自大,无知,狂妄,叩门,几乎所有人性的劣根,都在他们身上发光发热。

作为一个外来务工人员,他受够了冷嘲热讽,以及百般刁难。

至今袁良永远无法忘记他给十里堡一户郎姓的人家送豆汁,袁良按时送到,不过当时是冬天,豆汁有点凉,那位年过半百的郎姓老爷子非常不满,张嘴就是要是放在大清怎么怎么着。

这让袁良非常恶心,就凭这一点,袁良绝对不能让他们再继续高高在上,绝对不能让他们的尾巴翘起来。

袁良的出身,让他注定了只能当大明王朝的孝子贤孙,当然,袁良也愿意,相对鼠尾巴,他更愿意。

袁良是袁融的嫡长子,也是世袭千户,别说袁融正值壮年,就算他现在已经是千户,又能如何?在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千户。

洪武七年(1393)有都司十七、行都司三、留守都司一,内外卫三百二十九,独立千户所六十五。

永乐后增为都司二十一、留守司二,内外卫四百九十三,千户所三百五十九,全国千户加起来两千多。

世袭千户的关键就是世袭,想要在卫所系统里升迁几乎不可能。

更何况,卫所是固定军分区。

归德卫的防区就是归德府,区区一州八县之地。

归德卫只能在归德府本地出现恶劣情况,才会出动,哪怕一府之隔的徐州,或者开封出现民变,如果没有五军都督府、兵部以及都司的调令,归德卫一兵一卒都不能调动。

千户是正五品,按说不算小了。

可是这年头武官在文官面前自动矮三级,连个县令都能把他收拾得服服贴贴,说白了,真正的芝麻官不是县令,而是千户。至于百户、总旗这些,连芝麻官都不算。

同样是五品,一个知府连正三品卫指挥使都可以随手捏死。

就连戚少保戚继光也是一样,他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,没有张居正提携,他什么都不是。哪怕他南征北战、屡立战功,但是在张居正去世之后,戚继光被给事中张鼎思弹劾,最终被贬到广东。

随后,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,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,回乡后郁郁而终。

然而,都给事中秩正七品,左右都给事中秩从七品。

两个七品给中事,几乎不费吹灰之力,就扳倒了从一品的戚少保。

后台?

袁良还真没有,他的父亲袁融的后台和关系,仅仅到了从三品指挥同知这一级。

指挥同知在卫所还有一定的话语权,在朝廷,在北京,指挥同知只能算个屁。

突然,袁良的脑袋中灵光一闪。

他想到了左良玉。

崇祯元年,宁远卫发生兵变,巡抚毕自肃自杀而死,左良玉官任辽东车右营都司,这个车右营是相当军分区,左良玉是正四品武官,他因为此事丢了官职。

随后,左良玉拜在侯恂门下,从此开始平步青云。

侯恂正是商丘人,算起来也是袁良的同乡。

走侯恂的门路?

这个念头在袁良脑袋中仅仅闪现一下,就被他毫不犹豫抛弃了,如果像左良玉一样**残,满腚伤,他宁愿去死。

没有后台,就无法在明末崭露头角,也无法训练强军,也无法扶大厦之将既,力挽狂澜之既倒。

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。

就在袁良愁眉不展的时候,他突然想来后世的一句谚语:“关系不够钱来凑!”

具体出处袁良也不太清楚,不过这却是人际关系处事的大学问。

当初袁良进国企时候,正是国企转型的困难时候,大量职工下岗,就业异常困难。

袁良前一世的父亲袁克文只是一个普通职工,想让原谅进国企也没有资格,至少需要处级以上干部才有安置指标。

袁克文就拿着八千块的积蓄,找人从香港买了一索尼相机,拿着这个索尼相机,袁良成功获得进国企的指标。

袁良是现在没有关系,可关键是行贿在大明太正常不过了,当然,文官清流看不上他这样的武人军户,不过却可以走宦官的门路。

虽然魏忠贤**以后,宦官势力大不如从前。

可是,像高起潜、曹化淳包括陪着崇祯皇帝上吊的秉笔太监王承恩。

他们都非常有权势,特别是王承恩,频施毒计干掉了对手周延儒,要知道周延儒可是内阁首辅,天子之下明正言顺的第一人。

太监,其实也是一个普通的工作。任何职业都遵循二八定律,级别越高,权力越大,收入也就越高。

有品阶太监的俸禄,只相当于同品阶官员的十分之一,至于普通太监俸禄少得可怜。

能混到刘瑾、魏忠贤那个地步,自有大把人争着抢着往你口袋里塞钱,级别低一点的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捞点好处。

袁良并不歧视太监,也不仇视太监,与太监结为盟友,也他唯一的出路。

太监喜欢钱,而且喜欢很多钱,只要有钱,他就可以打通宦官的门路。没有永远的敌人,也不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

想到这里,袁良顿时明白怎么做了。

一说到大明亡国,网络上的观点是五花八门。

什么崇祯骚操作,小冰河寒冷干燥、流民起义、瘟疫、官僚经济、东林党祸国殃民,万历天启之积弊日久,大小汉奸带路党……

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人都没有提及,那就是军备废弛。

如果是开国时期的明军,什么俺答汗,什么也先,什么建州女真,是龙得盘着,是虎得卧着。

谁敢炸毛,分分钟灭掉。

如果大明王朝有一支可以外镇诸藩,内压不臣的铁血强军,大明王朝的问题会减轻太多。

至于说,财政破产问题。

就像二十一世纪的美国,美国的债务总规模已经超过22。5万亿美元(2019),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借钱,不然美国的财政收入就会出现敷不入出的情况。

但是,美国拥有世界第一强军,世界各界各国,对美国政府有信心,美国政府几乎每秒钟都要向外界借钱,才能维持住美国的财政收支平衡。

美国亡国了吗?

出问题了吗?

答案是肯定的,并没有。

大明缺的就是军队,就是无敌的铁血强军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